2021年1月27日 星期三

時裝店


 淡水街上

難得還能看到這種老時裝店

韓妹

才想說

應該拿著相機好好拍一些淡水滿街跑的韓國美眉

不料

突然疫情一來

什麼都沒了
 

宗伯

不敢想像

宗伯這代人的韌性

80餘歲的人

幾年前在家人的反對下

才從漁船上退下來

沒多久就轉戰家旁邊的這幾分稻田
 

2021年1月25日 星期一

禁止釣漁!?

釣魚

一直是淡水吸引觀光客的一種常年活動

也讓淡水更好玩

禁止在此釣魚

也等於是剝奪了觀光客的權益
 

淡水河口的風景

 

我喜歡這裡靜澀的風景

可惜淡水好景不長在 

這裡終於開始蓋大橋了

2021年1月16日 星期六

走入荒野


 偶爾走入荒野

會讓人的心靈得到舒展與沉澱

只是這樣的環境

在淡水

越來越少了

傳統喪禮

現代人都市人想辦這種傳統喪禮

還真是不容易

除了金錢因素

還要有適當的空地

附近居民可以體諒不舉報

最重要的是要有夠多的家族成員

可以繞著火堆圍成一圈
 

2021年1月15日 星期五

 

一樣的海

但每次看的心情都不一樣

這就是海的魅力


不一樣的路

 浩偉

青藝盟青少年劇團負責人

一個不走人生常軌的年輕人

所以就用最不正確的數據拍下這張

再用最不常用的暗房手法

洗得這張最不一樣的照片

2021年1月14日 星期四

禮數

南北軒即將有館慶

這群少年耶不敢有所怠慢

按照以前的傳統

敲鑼又打鼓的浩浩蕩蕩

穿過淡水崎仔頂的古早巷弄

要去福佑宮送請帖
 

2021年1月12日 星期二

確定的未來

"啥!?這稻田會成重劃區"

是的!老師

"確定的未來"及"不確定的未來"

不正是未來學中

三大元素中的其中兩項嗎

變調的人生

天底下沒有不變的事

除了疫情會改變畢典的進行

其實

每一年的畢典氛圍也都有悄悄地改變中

這是持續拍了七年的心得
 

看海


對來自大陸國家的人們

簡單的一片海

就值得他們看上很久 

沙崙海灘


 總有一天

這片寧靜的沙崙海灘

將會被豪宅群給圍繞

看海

 

看海

是淡水生活的一部份 

只是

能這樣靜靜看海的地方

越來越稀有了

2021年1月10日 星期日

早晨的頭班船


 只記得這一天很冷

5度C

大約是1992年的某個周日早晨

到了約2011年這阿伯同村的少年家

才在店裡認出是村裡的財叔

那時老伯才剛以90餘歲過逝月餘

榕堤窗外

 快20年了~

 
2002年拍的相片

好的快門機會是可遇不可求的

但是多帶相機出門

總有比較多的機會

 

自宅門前的喪禮

這種傳統的自辦喪禮

論市容

當然是有礙瞻觀的

但論人情義理

卻是一種人情彼此關懷探視的表現

在陌生的殯儀館

人們就無法緬懷往生者的生活環境

喪禮的改變

也是社會人情改變的開始
 

捕鰻魚苗


此刻這個寒冷季節

正是鰻魚苗的盛產季

無風的夜晚

沒三腳架

只好用雙腳替代

快門2秒

站在防波堤上

 

2021年1月9日 星期六

淡水漁民

素人拍照很有趣

總是半推半就的

然後在後來某一次碰面談話間

探詢影像的下落


 

學生宿舍

 

耳聞這同學房間滿是書籍與酒瓶

畢業前夕的一天課後帶著相機押著他

突擊了他的酒嚳

結果可能剛做完回收

不如預期的想像

重建街


 這是我生長的風景

對我來說也是美麗與哀愁的風景

奮鬥了10年

到今天還是在為保留這片風景而努力

2021年1月6日 星期三

淡水喵

 

拍下這張時

實在沒想到

淡水喵那麼快就真的"回家了"

儘管我不認同他隨意塗鴉的行徑

但還是要用影像的語言把它紀錄了下來

青春

 

青春的樣貌有很多種

特立獨行就是其中之一


2020年11月20日 星期五

廟前的表參道

 

 最近發現

每月初一.十五來進香的婆婆媽們

好像變少了

可能大家都忙於滑手機了吧

渡船(第二代)

 

渡船的艙內配置

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

我最喜歡的是第一代

這第二代也還不錯

到了現在第三代

則是完全以載客運輸為考量

失去了自由放鬆的海洋特質

2020年7月22日 星期三

不便的街道!?

何謂不便的交通?
只有車輛不便的街道
才能輪到人們輕鬆自然的漫步其中

舊漁港的改變


今年五月
舊漁港終於在吵鬧聲中整建完工
在馬路上
不能再見到港面的海水與船隻
 不能再見到木棧道的輕鬆氛圍 
這才是我最為在意的觀點

2020年5月5日 星期二

SUPER STAR

若論拍照
我最欣賞中國大媽的拍照心情
充滿了自我的想像
無論在山之巔
海之角
那股勁一直是我最為佩服的
----------------------
(喂~潮濕的石頭不要踩~很危險的!)
我當時是這麼提醒她們的

舊漁港邊的咖啡座

曾經這裡是河畔最棒最低廉的咖啡座
想不到這麼快
就成為歷史記憶

2020年4月6日 星期一

2020年4月5日 星期日

禮拜日

假日的馬偕街
瞧見三位裝扮整齊的女士
在街上交談著
湊上前去搭訕
她們說今天是禮拜日
是跟上帝見面的日子
所以要打扮整齊
她們一向都是如此的

所以找了這個位置幫她們拍了張照片
這是恰好是該捲的最後一張

回家時
晚上一時疏忽
誤打開了相機背蓋
成了這幅頗有舊時光味道的漏光相片
蠻喜歡的~
(2018)

世事難料


世間事
是誰也說不準的

2008年
民進黨慘敗那一年的秋天
卸下所有職務的蘇院長
趁著早晨遊客稀少
自行開著車
載著阿母(跟我家一樣的稱法).太太.家犬連任(連任縣長時認養的流浪狗)
來到這個縣長任內最引以為傲的景點一遊
這是從政時期幾乎不可能擁有的清閒家庭時光



"喔~黑白底片!這個稀罕哦~"
有點花錢.有點耗費時間的黑白底片.就是有這個好處.總能因此迅速獲得拍照的機會.
那天我腰間剛好掛著T2小相機

雖然.這照片在數月之後也透過院長昔日幕僚之手(又剛好是我國中同學).成為院長家庭相簿的一員.
但猶記得當時在暗房端詳著這照片時曾這樣想著.
這大概是只能存入防潮箱的紀錄照了
除非----
除非再有宛如電影情節般的精采故事
否則不可能對外發表了

近日
杷著晚飯看著電視
一台在播著
2008年的海角七號
一台在播著
"一粒卡臣"紅到日本

突然間
想起這照片曾經有過的除非
---------------------------------------
(我喜歡有情感的東西.這台T2小相機是30多年前.阿爸阿母旅遊日本帶回來送我的禮物.完好如初.性能依舊.
兩老在天上若聽聞用它幫中華民國行政院長拍了家庭照.應該會樂得說"價達啦~")

2019年5月19日 星期日

周明德

日治時期第一位台籍氣象士
周明德
我家上方的老厝邊
也是我很敬重的老人家
只是他退休後移居美國多年
所以過去對他一直不熟悉
老人家對淡水過往事務非常熟悉
因為他一直有作文字紀錄
"風起雲湧"是他回台後官方幫他出的書
講述了很多淡水歷史
晚年住進雙連安養院後曾跟我說
"老人家要認份~
該住安養院時就要住養院.這是沒法度的代誌"
 

阿琴

阿琴
年輕時嫁來重建街的宜蘭媳婦
再熟悉不過的厝邊了
以前公婆在重建街同善公前擺菜攤
後來清水街興起
老公他K向鄰居租了這個轉角
成了清水街頭第一攤菜攤
也已經快40年了


黑狗(阿祥)

陳登祥
如果他的本名我沒記錯的話
小時候的鄰居及玩伴
再熟悉不過了
阿祥是我們叫的
黑狗則是河邊漁民的叫法
應該是1990年吧
某個早晨他趁空擋坐進渡船駕駛艙時拍的
沒想到四年前在自家樓下被無照國中生撞
當下沒多久就離世了

2019年5月15日 星期三

意外認識的女孩

那一天在淡大的畢業典禮行列中
看到這女孩的小瓜呆髮型
印象深刻只是沒機會近拍
誰知
當天下午她和一位同學慕名走進店裡
說離開前一定要和我認識一下
於是用口琴吹奏一曲
作為見面禮
我則回以此張特寫照 
(應該是2015年的事了~)

和利米店

和利米店
淡水公館口祖傳三代的老牌米店
這張攝於1998年
淡水中正路即將拓寬的年代
阿婆一早就來買米
還不忘跟小老闆展示她不久前剛做的假牙
這裡的客人大都是一代傳一代的
所以誠信是最為重要的生意原則
(大約2年多以後.阿婆的家人來買米時順便跟小老闆說.阿婆在不久前於睡夢中遠行了)

2019年5月13日 星期一

舊漁港的河堤

淡水舊漁港的河堤
是淡水河岸最為原滋原味的一段
以前的人都是這樣坐在河邊看海聊天的
#淡水漁港 #淡水舊漁港河堤

充滿希望的河口

淡水的地理很重要
十九世紀時是歐美列強垂涎的港口
現在則是賽鴿海上競翔的登陸點

2019年5月12日 星期日

絕響的農漁夫

盧金樹
年逾八旬的老翁
是此地區典型農漁混做的在地人
這輩子都是倚靠左側後方的1~2分耕地
及此公司田溪口圍網捕魚為生
只是耕地現今早已成新市鎮
溪口也因環保人士舉報
無法在此漁作 
成為絕響的農漁夫

小鎮的人情味

走在小鎮街上
總能和熟識的人不期而遇
是生活在淡水最為迷人的地方
像我隨便走一趟街上
如果沒碰上三個熟人
就感覺那趟很落漆

倚靠

無論在哪裡
給老人家一個可以倚靠的地方是很重要的
難怪菜市場附近的站牌鐵柱子
總是光亮無比

2019年5月11日 星期六

淡水夕陽的搭檔

若好花也需綠葉來相伴
那麼舢舨船就是淡水夕陽的最佳搭檔
少了這艘福來兄的舢舨船
相信淡水夕陽的景色
將會遜色不少 
#淡水夕陽

沙崙總站

從40多年前
指南客運進入淡水之後
就一直以這裡為總站起點
這裡的街景也一直無太大變化 
在這裡搭車就很爽
永遠有座位
這天路面剛新鋪沒多久
有一種簡潔寧靜的氛圍